| 有一家人,爸爸、妈妈、哥哥和弟弟,他们正准备吃一盒巧克力。爸爸吃了一半,妈妈吃了四分之一,哥哥吃了八分之一,弟弟吃了十六分之一。请问,剩下的巧克力还够他们一起吃吗? |
够。因为他们全家人只吃了一半、四分之一、八分之一和十六分之一,所以巧克力剩下的部分是1 - 1/2 - 1/4 - 1/8 - 1/16 = 1/16。所以剩下的巧克力足够他们一起吃。
|
| 有一个人在室外看着窗外的夜空,突然感到一阵恐惧。为什么他会害怕? |
因为他看到了自己的倒影在窗户上,但他已经知道自己当时并没有站在窗户前。
|
| 全世界只有一个国家,这个国家有两个首都,为什么? |
因为这个国家是乌兹别克斯坦,其两个首都是塔什干和苦盏。
|
| 有一个人出门时带了一个空的箱子,回来时却拖着箱子回来了,为什么? |
因为箱子里装满了风。
|
| 白天有脚,晚上无脚,什么东西? |
袜子。白天穿着有脚,晚上脱下就没有脚了。
|
| 从哪个字母开始可以遍历所有的字母? |
字母O
|
| 有一个人,他从来不睡觉,也不喝水,却能活得很健康。为什么? |
因为他是一位鱼类养殖员,他工作的地方是一个鱼塘,所以他的生活环境里充满了水和鱼。
|
| 什么东西每到晚上就变成白天,每到白天就变成晚上? |
电灯开关
|
| 什么东西可以在你手里却看不见? |
答案是气。气是无形的,我们无法直接看到它,但我们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,比如风的吹动、呼吸等。
|
| 有一个人在河边看见一块石头,他觉得这块石头非常特别,立刻拿出相机拍了下来。为什么他觉得这块石头特别? |
因为这块石头上有一只蠕动的小蛇。
|
| 有一个人每天都去买鸡蛋,每次都买1个,但是一共买了100天,他一共买了多少个鸡蛋? |
他只买了1个鸡蛋。因为题目中明确说了他每次都买1个鸡蛋,没有提到他买了多少次。
|
| 有四个人要过一座桥,但桥只能同时承受两个人的重量,他们只有一把手电筒,过桥时必须要有手电筒在场,过桥的时间不能超过17分钟,四个人分别需要1、2、5、10分钟过桥,请问他们如何过桥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? |
首先,1分钟的人和2分钟的人一起过桥,花费2分钟。然后,1分钟的人带着手电筒返回,花费1分钟。接下来,10分钟的人和5分钟的人一起过桥,花费10分钟。最后,2分钟的人带着手电筒返回,花费2分钟。最后,1分钟的人和2分钟的人一起过桥,花费2分钟。总共花费的时间为2+1+10+2+2=17分钟。
|
| 有一个人一生中只说过一句话,却使大家都猜不透他的真实身份是谁,他到底是什么人? |
他是法官。因为只有法官才能说出“你有权保持沉默”。
|
| 一个盲人在黑暗中摸索,摸到了一个物体,他感到非常开心。为什么? |
因为他摸到了人字拖。
|
| 有四个人坐在一条长椅上,每个人都能看到他前面的人,但不能看到他后面的人。他们按照以下顺序坐下:A、B、C、D。现在,有人给他们四个人戴上了黑帽子,黑帽子只有两种颜色:黑色和白色。被戴上黑帽子的人不能看到他自己的帽子颜色,也不能看到他的前面的人的帽子颜色。而被戴上白帽子的人可以看到其他所有人的帽子颜色。现在,主持人问D:“你能告诉我你自己的帽子颜色吗?”D思考片刻后回答了问题。那么D究竟戴了什么颜色的帽子? |
D戴的是黑帽子。因为D能够看到其他三个人的帽子颜色,如果C戴的是白帽子,那么D能够看到B和A的帽子颜色,根据规则,D知道自己的帽子颜色是黑色。所以D可以确定自己戴的是黑帽子。
|
| 什么东西只有你能看到,但其他人却听得到? |
你的思绪。
|
| 什么东西即使被削掉一半,仍然能保持完整? |
答案是"字"。无论怎样切割,它的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都可以拼接在一起仍然能构成完整的字。
|
| 有一个房间,里面有一盏灯,门是关着的,窗户也是密封的。房间里什么都没有,只有一个人和一根绳子。这个人怎样把灯关掉? |
他可以把灯泡拧下来。
|
| 什么东西能够跳动,却不会有人扔它? |
心脏。
|
| 有一个人走进一间完全黑暗的房间,他没有带任何照明工具,也没有其他人在场。然而,不久后,他就能够看到房间里的所有物品。请问,他是如何做到的? |
这个人是盲人。他已经习惯了生活在黑暗中,所以他能够通过触摸和其他感官来感知房间里的物品。
|
| 一个人在沙漠中迷路了,他身上只有一根火柴和一根香烟,他应该先点燃哪一个才能救命? |
他应该先点燃香烟。因为在沙漠中,没有水源,而香烟中含有少量的水分,可以帮助他稍微缓解口渴。而火柴只能用来点燃其他东西,对他的生存帮助并不大。
|
| 什么东西有头无尾,有眼无睫,可以游泳也可以飞? |
蝌蚪
|
| 有一个人被困在一个完全关闭的房间里,房间里没有窗户和门,只有一张床和一盏灯。他如何逃脱? |
他可以从床底下拿出一根打火机,点燃灯,引起火灾,然后等待救援人员救他出去。
|
| 什么东西越短越好,越长越不好? |
答案:寿命。
|